沉澱池是應用沉澱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築物 。沉澱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 。它的型式很多 ,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 、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。
沉澱池池體平麵為矩形
,進口設在池長的一端
,一般采用淹沒進水孔
,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
,進水孔後設有擋板
,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麵
。沉澱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
,多采用溢流堰
,內置蜂窩斜管填料
,材質分為乙丙共聚斜管填料
、玻璃鋼斜管填料
、PVC斜管填料以及小間距斜板填料
,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
。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麵浮渣
。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
。池寬和池深要保證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麵布水均勻
,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
。池的長寬比一般不小於4
,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米
。汙泥鬥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汙泥
,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
,鬥底有排泥管
,定期排泥
。
對於已經在斜板填料和蜂窩斜管填料上生長的藻類 ,可用高壓力水衝洗 ,往往一經衝洗即可去除附著的藻類 。活性汙泥處理係統的二次沉澱池是該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。二次沉澱池的運轉是否正常 ,直接關係到處理係統的出水水質和回流汙泥的濃度 ,對整個係統的淨化效果產生重大影響 。二次沉澱池運行管理較為複雜 ,其運行過程中常見問題及防止措施參見"活性汙泥法處理係統的運行管理
沉澱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後泥水分離的構築物
,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汙泥
。在生化之前的稱為
,沉澱的汙泥無機成分較多
,汙泥含水率相對於二沉池汙泥低些
。斜管填料規格分為25
、30
、35
、50
、80
、一般汙水處理廠用稍大些的規格
,如果50斜管填料
,80斜管填料
,位於生化之後的沉澱池一般稱為
,多為有機汙泥
,汙泥含水率較高
。
及時排泥是沉澱池運行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工作
。汙水處理中的沉澱池中所含汙泥量較多
,有絕大部分為有機物
,如不及時排泥
,就會產生厭氧發酵
,致使汙泥上浮
,不僅破壞了沉澱池的正常工作
,而且使出水質惡化,如出水中溶解性BOD值上升;pH值下降等
。初次沉澱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日
,二次沉澱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
,當排泥不徹底時應停池(放空)采用人工衝洗的方法清泥
。機械排泥的沉澱池要加強排泥設備的維護管理
,一旦機械排泥設備發生故障
,應及時修理
,以避免池底積泥過度
,影響出水水質
。